◎記者 時娜
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近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研究制定了“進一步提升價值創造和發現功能” 推進深圳市國有上市公司質量專項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國有企業專項計劃”)和《支持民營上市公司專注于主營業務穩定發展的工作計劃》(以下簡稱“民營企業專項計劃”),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推動國有企業提升價值創造發現功能,民營企業注重主營業務,提高質量和效率,推動深圳上市公司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促進國企價值創造發現功能
截至2023年4月30日,深圳有607家國有上市公司,總市值9.81萬億元,分別比10年前增長約40%和210%。
國有企業專項計劃進一步注重促進價值創造和價值發現,以“五條工作線”全面對接服務深圳國有上市公司優質發展,促進加快專業整合,提高企業內部價值創造,促進公司治理,提高市場認可和價值發現“兩個具體目標”。
一是深化合作對接機制。繼續加強與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的戰略合作,深化與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與地方政府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建立正常的風險處置協調機制。
二是深入開展走訪調研。深入走訪重點央企集團和上市公司,切實回應市場主體的關注。
第三,舉辦一系列的交流活動。推動國有上市公司定期召開業績簡報會議;重點開展深圳中央企業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交流活動,加強政策傳播、市場認可和價值實現。
第四,加強規章制度保障。推進并購融資制度市場化改革,完善差異化信息披露機制和ESG信息披露規則,推進黨建全覆蓋,優化獨立董事履行職責的環境;引導深圳國有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再融資、并購、固定收益和股權激勵工具;加快深圳國有企業相關指數和指數產品的發展,不斷完善價格發現促進機制。
第五,做好典型的示范和推廣工作。充分發揮領先的示范和領導作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公司治理等專項研究,發揮學術領域的指導和驅動作用;加強對優質國有企業的宣傳指導,有效提高國有企業的影響力。
促進民營企業專注于提高主營業務質量和效率
深圳證券交易所是民營經濟的主戰場。截至2023年4月30日,深圳民營上市公司數量超過2100家,總市值約24萬億元,分別占深圳總體的75%、68%,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數量占近50%,市值占60%以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學和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具有明顯的聚集效應。
民營企業專項工作計劃以服務為主線,制定了16項具體工作措施,重點解決緊急問題,培育主營業務發展氛圍,完善高質量發展體系保障,加強公司監督領導,促進社會責任積極履行。
一是真招實策,切實回應公司關切。通過走訪調研,“創享會”、民營上市公司專項集體績效描述會議和一系列“深圳民營上市公司”投資者交流活動,增強價值發現和價值認同。充分利用“增長鏈”、“科技整合”等平臺,為公司提供產業鏈投融資對接服務和開發資源支持。
二是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股權激勵、融資并購等基本制度的優化,快速審計符合分類審計條件的項目,鼓勵和支持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工具;繼續促進私營上市公司發行各種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研發深圳私營企業相關指標和ETF產品,增加創新產品供應;總結優質私營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實踐,制定相關信息披露指南,引導更多深圳民營企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三是督促公司注重主營業務的規范化發展。優化自律監督規則和制度,實施獨立董事制度改革計劃,加強“關鍵少數”培訓,增強公司治理的內生動力;實施分階段困難風險公司的“一司一策”,探索促進公司走出業務發展困境的計劃;引導龍頭公司提高信息披露和融資并購質量,充分發揮“鵝效應”;加強對主營業務發展成果、經驗實踐、典型案例的宣傳,在全市場形成共識,支持民營企業以主營業務穩步發展為重點。
據介紹,下一步,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堅持“兩不動搖”,承擔促進國有和私營上市公司使命和責任,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本功能,培育和成長反映深圳上市公司群體的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