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到位,中建一局承建的華中智能飛行器產業基地(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正式進入裝飾裝修階段。
華中智能飛行器產業基地由武漢經開通航衛星產業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分兩期建設,此次封頂的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主要建設生產廠房、研發設計及配套用房等。
作為通航產業園的‘園中園’,基地依托漢南通用機場、低空經濟產業園、華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資源優勢,培育無人機及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航空飛行器(eVTOL)研發、制造、測試維修產業鏈,通過 “扎堆效應”,提高智能飛行器產業鏈的整合效率,實現智能飛行器研發-生產-市場效率最大化,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智能飛行器產業聚集地。
施工現場,四百余名建設者們爭分奪秒推進工程節點,一棟棟廠房樓房如春筍怒發?!敖荒甑臅r間,我們實現了從零到十一棟建筑廠房全面封頂,比既定工期提前了兩個月。”中建一局項目經理陳康介紹,“作為一個集研發、生產、辦公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設計初期就充分考慮企業生產需要與物流運輸動線等因素,確保企業能‘拎包入駐’,推動產業集群高效發展。”
工程作為車谷“低空經濟產業示范區”核心載體,中建一局項目團隊以最高要求打造標準化工地。響應“雙碳”發展戰略,項目團隊應用高性能砌塊自保溫墻體維護、裝配式建筑及光伏太陽能等系統,以科技賦能綠色低碳工程建設;打造“AI+零事故”工地,通過工地智慧云平臺AI識別系統實時監控“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及時消除各項安全隱患;刷新“車谷”建設速度,采用預制混凝土疊合樓板及工具化支撐架體,整體提升主體結構施工進度,有效實現主體結構提前兩個月全面封頂。
作為武漢經開區構建 “3335” 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基地建成投用后,將有助于發展“低空”+應急救援、文化旅游、科普培訓、航空運動、城市管理、物流配送、短途客運、農林植保8大應用場景,加速構建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張樂 熊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