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流感病毒的持續變異和抗病毒治療的需求增長,抗流感藥物的選擇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傳統上,奧司他韋(Oseltamivir)因其廣適用性、低耐藥性和良好安全性,長期占據抗流感市場的主導地位。然而,2018年上市的**瑪巴洛沙韋(商品名:速福達)憑借“單劑量口服”的特點,在部分市場引發關注。
海外市場為何對瑪巴洛沙韋持謹慎態度?
1. 耐藥性問題:兒童耐藥率高達40%,海外多國限制使用
耐藥性是所有抗病毒藥物面臨的核心挑戰。瑪巴洛沙韋的作用機制不同于奧司他韋,它是一種RNA聚合酶PA蛋白抑制劑,作用于病毒復制的早期過程。然而,這種機制也帶來了更高的耐藥突變率,尤其是在兒童群體中。
日本國家感染癥研究所(NIID) 研究發現,在大規模使用瑪巴洛沙韋后,兒童的耐藥病毒檢出率高達20%-60%,并且部分耐藥突變病毒可在人群中傳播。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在2024年更新的說明書中明確指出,5歲以下兒童的瑪巴洛沙韋耐藥率高達40%,5-12歲兒童的耐藥率也高達16%,因此該藥物未獲批用于5歲以下兒童。
美國兒科學會(AAP) 在《2024-2025流感預防與控制指南》中指出,僅在無法使用奧司他韋等標準方案時,才考慮使用瑪巴洛沙韋。
相比之下,奧司他韋的耐藥率長期保持在0.68%以下,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是流感治療的首選藥物。
2. 安全性爭議:超長半衰期帶來的臨床風險
除耐藥性問題外,瑪巴洛沙韋的藥代動力學特性也是其在全球范圍內受限的重要原因。
超長半衰期:奧司他韋的半衰期約6-10小時,而瑪巴洛沙韋的半衰期高達99.7小時,意味著藥物完全清除可能需要長達17-30天。
藥物相互作用風險:瑪巴洛沙韋會與含鐵、鎂、鈣、鋁等金屬離子的藥物或補充劑發生相互作用,降低療效。
疫苗接種限制:服用瑪巴洛沙韋后,17天內不得接種流感減毒活疫苗,否則可能影響疫苗效果。
過敏及不良反應:部分患者服用后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包括速發型過敏性休克,且無特效解毒劑。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指南中,基于安全性考慮,瑪巴洛沙韋的推薦等級已經降低,并限制在兒童中的使用。
為何瑪巴洛沙韋在中國市場反而走紅?
1. 社交媒體炒作“單劑量治愈”概念,推動盲目搶購
相比海外市場的謹慎態度,瑪巴洛沙韋在中國市場因其“全病程僅服用一次”的營銷宣傳,受到消費者追捧。
簡化的服藥方式 使其成為“快效流感治療”的代名詞,吸引大量消費者。
部分商家弱化了其耐藥性和安全性問題,導致消費者誤以為該藥物適用于所有流感患者。
2024年銷售數據 顯示,瑪巴洛沙韋全球銷售額的75%來自中國市場,而歐美市場銷量幾乎歸零。
2. 適用人群受限,但被誤解為“萬能流感藥”
根據中國版說明書,瑪巴洛沙韋的適用人群實際非常有限,僅適用于:
健康成人及既往健康的5歲以上兒童(不包括流感高危人群)。
部分有流感并發癥風險的成人和12歲以上青少年。
然而,由于社交媒體傳播的“流感神藥”概念,許多高危人群(孕婦、慢病患者、老年人)錯誤使用該藥物,增加了不良反應風險。
科學理性選擇抗流感藥物,避免盲目跟風
海外市場的限制原因:
兒童耐藥率高達40%,多國已限制使用。
超長半衰期帶來的藥物相互作用及過敏風險。
適用人群有限,不適用于高危人群。
中國市場的特殊現象:
過度強調“單劑量服用,全程有效”,導致消費者誤解。
社交媒體炒作推動盲目搶購,忽視耐藥性和安全性問題。
理性用藥建議:
奧司他韋仍然是全球公認的抗流感首選藥物,適用于全年齡段人群,耐藥率低,安全性高。
瑪巴洛沙韋僅適用于特定健康人群,且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科學決策勝過市場炒作
面對流感,選擇安全性、有效性經過驗證的藥物,遠比盲目跟風搶購更重要。科學理性地用藥,才能真正保障健康。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