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北京——在國家大力推進低空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我國低空經濟正以年均超30%的增速重塑產業格局。從政策創新到技術突破,從區域試點到全球競合,這一萬億級新興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為國內首個聚焦低空經濟的綜合性資源服務平臺,低空經濟網分享解析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將于2025年突破1.5萬億元,并有望在2030年形成覆蓋“技術標準-場景創新-全球輸出”的完整生態鏈。
政策創新:空域改革釋放“藍色國土”潛力
根據最新發布的《低空經濟發展路線圖》明確,2025年我國將實現3000米以下空域分層管理,劃定全國性低空飛行主通道,并推動1200米以下輕型航空器“自由飛”試點。香港特區率先啟動“監管沙盒”機制,38個試點項目涵蓋跨境物流、緊急救援等領域,與深圳、澳門協同探索空域管理新模式,為全國提供制度創新樣本。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低空飛行架次同比激增210%,新注冊通航企業月均增長15%,應急救援響應時效提升40%。
技術突破:從“能飛”到“智飛”的產業革命
· 核心裝備自主化提速
濟南空天信息山東省實驗室發布全球首個“數字地球低空管理平臺”,實現空域網格化分層管理與飛行沖突智能預測,已在山東、江蘇等地物流無人機調度中規模化應用。比亞迪與大疆聯合推出的車載無人機“靈鳶”系統,實現飛行器與新能源汽車深度集成,年內將量產應用于交通巡檢、災害救援場景。
· 能源與材料創新破局
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研發的太陽能氫能無人機完成24小時連續飛行測試,續航能力較傳統機型提升300%,計劃2026年投入青藏高原物資運輸網絡。中國科學院團隊突破石墨烯航空電池技術,能量密度達340Wh/kg,適配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業化運營。
· 連接器技術國產化突圍
航天電器、永貴電器等企業突破高壓連接器技術壁壘,飛行汽車連接器耐電壓達1500V,抗振動等級達ISO 16750-3 Class 7,國產化替代率超90%。2025年低空經濟連接器市場規模預計突破300億元,年增速達50%。
區域協同:差異化布局構建產業高地
· 深圳鹽田打造“空中物流樞紐”
東部通航低空融合飛行示范基地動工,規劃5萬平方米空域,實現“快遞入戶、樓頂起降”,日均無人機配送訂單突破5000單,成為大灣區低空經濟核心節點。
· 重慶梁平構建“低空之城”
依托全市首個通用機場及6000平方公里空域資源,梁平區建成“低空制造+文旅+物流”全產業鏈生態圈,20萬畝農田實現無人機植保覆蓋,農藥使用量減少40%。
· 濟南引領技術標準輸出
通過低空裝備試驗場與空天地一體化驗證體系,濟南市成為全國智慧低空技術評測中心,其“空域AI大模型”已服務順豐、京東等企業構建無人機物流網絡。
全球競合:中國標準與技術輸出引領變革
峰飛航空V2000CG貨運無人機成為首款通過中美歐三方聯合認證機型,億航智能EH216-S載人飛行器獲韓國起降許可,計劃2026年開通首爾至濟州島低空旅游航線。美團無人機海外品牌Keeta Drone獲阿聯酋首張超視距配送資質,已在迪拜部署智能調度系統。
挑戰與展望:構建空中經濟“新支點”
盡管產業前景廣闊,仍需突破三大瓶頸:
1. 技術卡脖子:航空發動機、高精度傳感器進口依賴度超50%;
2. 基建滯后:全國通用機場不足500個,低空智聯網覆蓋率僅30%;
3. 空域管理精細化:需建立“三維立體、分層管控”體系。
低空經濟網首席評論員指出:“2025年將成為產業分水嶺,eVTOL商業化運營、低空智聯網基建、氫能航空器量產三大里程碑事件將推動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元。中國有望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低空經濟核心引擎。”
*注:本文引自低空經濟網(www.etbbs.com),更多深度分析請訪問官網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