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夢娜 宋薇萍
預計上海制造業的數字化水平將顯著提高。最新發布的《上海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上海應實施數字蝴蝶行動,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智能工廠建設,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開發區塊鏈和網絡3.新的數字經濟,如0,促進了元宇宙的重大應用。
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提出了細分目標: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到80%以上,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到360臺/萬人。
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為260臺/萬人。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三年里,上海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將增加100臺/萬人。
上海市副市長李正在15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圍繞數字化轉型,上海應實施智能工廠試點計劃和‘工業賦予上海’行動計劃,以打造智能工廠標桿企業和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出發點,推動制造企業做好數字賦能,加快轉型發展。”。
圍繞產業升級,上海將從三個方面實施數字蝴蝶行動: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機器人應用、設備網絡和生產環節的數字連接;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實施智能工廠試點計劃,制定“一廠一計劃”,建設20家基準智能工廠和200家示范智能工廠,新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于2萬臺;在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授權方面,上海將實施“上海”行動計劃,建設30個工業互聯網基準平臺,培育約3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梯度培育40家“工業鏈主”企業,為產業鏈企業提供數字轉型集團服務。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將向首次“小升規”和“新建統一”的工業企業發放最高50萬元的‘增長券’,支持企業采購數字化管理、技術創新等專業服務。”。
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告訴《上海證券報》,《行動計劃》提出了80%以上規模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這意味著大多數制造企業將進行數字化轉型,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為實現360臺/萬人的工業機器人密度目標,姚志強認為,上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建議繼續在政策層面努力,鼓勵企業增加對工業機器人的投資和使用;二是建議加強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應用范圍;三是建議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培養更多的機器人工程師和操作人員,滿足市場需求。
姚志強認為,未來制造業數字生產的主要特點是智能化和自動化。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制造企業可以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控和管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數字技術還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個性化定制和靈活生產,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