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的信箋上墨跡斑駁,老照片定格笑靨跨越時空——這些被歲月深藏的私人記憶,今日首次向世人袒露一位傳奇人物的鮮活側影。4月25日,“云中錦書——云海閣張宗憲先生影信資料特展”于上海中港匯鉑爾曼酒店正式啟幕,通過百余件從未公開的私人信札與影像,帶領公眾穿越時光長廊,探尋“永遠的No.1先生”張宗憲鮮為人知的沉浮歲月。
據悉,本次特展由上海泓盛拍賣有限公司主辦,文化界學者、收藏家代表以及張氏家族成員代表近百人匯聚現場共同見證。特展以“隱性史料”為線索,突破傳統人物展覽的宏大敘事框架,轉而聚焦于生活化、私密化的歷史切片,首度公開私人書信、一手史料,經典語錄薈萃集展,深度還原張宗憲先生的真實成長經歷。
現場,張宗憲與其父張仲英的往來信件,字里行間既有懇切的叮囑,亦有殷切的期冀——十幾年的錦灰堆,濃縮了其父張仲英一生的經驗與眼光,也保存著張宗憲青年時代的困惑與理想,構建起立體的人格圖譜。蘇州、上海、香港......不同地緣串聯起張宗憲風起云涌的一生。一代大家是如何成長,初出茅廬又怎樣揚帆遠航,那些舊照片正是他鮮衣怒馬的最佳見證。
據介紹,張宗憲生于上海古玩世家,父親張仲英是著名古董商。少年時他沉迷玩樂,后隨父涉足古玩行業。1950年赴港闖蕩,從學徒做起,憑借勤奮與家學積累,逐步成為國際頂尖古董商。50年代,張宗憲以香港為基地,利用滬港貿易渠道,低價購入內地文物轉售海外,賺取高額利潤。1959年創立“永元行”,迅速崛起。70至90年代,他活躍于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行,屢創天價紀錄,推動中國藝術品全球價值重估,被譽為“NO.1先生”。
90年代,他助力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規范化,引入國際標準,參與中國嘉德首場拍賣策劃,推動保證金制度、拍品著錄等規則,奠定行業基礎。他還多次捐贈珍品予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促進學術研究。晚年他捐資助學,培養新人,并系統性捐贈藏品。2023年,他向上海博物館捐贈55件明清琺瑯器,包括孤品“乾隆掐絲琺瑯花鳥紋象足熏爐”,開創私人藏家與公立機構合作新模式。
作為本次特展主辦方,上海泓盛拍賣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卓俊杰表示,“本次張宗憲先生影信資料特展以時間劃分空間作為策展理念,通過張宗憲的人生不同階段再現歷史語境:觀眾可由不同區域的信札、照片信息,知曉其時代的行業秘辛與收藏生態,旨在打破史料與觀者的距離,讓個體記憶與時代洪流形成共振——當你我凝視張宗憲27歲那封家書上的飄逸字跡時,也將照見大時代中無數青年相似的命運伏線。”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關于張宗憲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中晚年成就,青年時期史料長期處于空白狀態。而此次公布的資料則大力填補了這一空白。本次展出的所有文獻亦同步配置電子版文件,為學界提供權威考據基礎。
這些泛黃塵封的舊物,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緘默后,終于迎來與當代對話的時刻。這些陳舊信札與真實照片將為我們深度還原張宗憲先生的真實成長經歷,叱咤國際拍場的華人古董教父在年輕時,是怎樣夯實根基,以商業智慧與文化使命感,架起中西藝術交流的橋梁,他的一生,既是一部個人奮斗史,亦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全球化的重要篇章。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