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志
全面注冊制下,銷售市場適者生存效用持續突顯。最近還有多家企業因收盤價不斷小于1元而碰觸面值退市指標值。
6月20日,*ST海投公布公告顯示,公司收到深圳交易所下達的《事先告知書》,截止到6月13日收市,企業收盤價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內要低于1元。深圳交易所擬決定停止企業股票上市交易。
《證券日報》新聞記者以投資人真實身份打電話*ST海投,針對公司收到《事先告知書》后會不會申請聽證或是提出書面申請陳述和申辯,*ST海投相關人員表明,目前還沒有了解到了有關信息。若企業申請聽證或提出書面申請陳述和申辯,可能公布有關信息,詳細情況以公告為準。
據同花順軟件iFinD數據分析,近年來,A股市場已經有超20家企業碰觸面值退市,這一總數較往年大幅上升。在其中,已經有8家企業被掛牌,9家公司收到交易中心下達的《事先告知書》。
“全面注冊制及強監管的大環境下,上市企業‘殼’網絡資源持續掉價,‘炒殼’個人行為獲得有效控制。一部分股價持續下跌并繼續小于1元,碰觸面值退市,這不僅是銷售市場并對基本面的如實反映,都是投資人根據企業價值理性買賣得到的結果。”新趨勢財運創辦人趙少華巖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面值退市企業數量增加,是退市機制常態和規模化的一個主要表現,都是投資人‘不買賬’的必然趨勢,銷售市場適者生存效用正持續突顯。”
除此之外,記者注意到,以上年之內碰觸面值退市指標值上市公司,均是風險提示類企業。
有不愿具名的銷售市場投資顧問人士告訴《證券日報》新聞記者:“風險提示包含暫停上市和其他風險警示兩類,也是平時所講的*ST和ST。面值退市企業基本上都出自風險警示板塊,是因為它長期存在相對較高的不斷運營風險或規范運作風險性,這就導致了其公司業績下降和股價下挫。”
公開數據表明,碰觸面值退市指標企業,除開股票基本面惡變,一般也都存有多種違反規定情況。以*ST海投為例子,企業曾經因為違反規定向關聯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沒按規定公布關聯擔保等問題被交易中心給與政紀處分,被中國證監會行政處分。
“高質量的公司受青睞,質量差的公司受冷淡。全面注冊制下,行業格局已經悄然轉變。面值退市企業的增加,都是投資人精神的充足表述。”上述情況銷售市場投資顧問人士認為,股票注冊制是金融市場關鍵的基礎規章制度,“有進有出、適者生存”有利于維系銷售市場的優良綠色生態。隨著人們生活投資方法的日漸成熟,一部分“績差”企業將逐步邊緣化,面值退市也將加速偽劣企業的進一步市場出清。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